首頁 / 專場詳情
清康熙 旃檀佛立像
  • 8.jpg
8

清康熙 旃檀佛立像

結拍時間:
成交價 RMB977,500
根據國家文物局有關規定,有"*"的拍品恕不辦理出境手續。
圖錄号 LOT 8
年代 清康熙
名稱 清康熙 旃檀佛立像
質地 銅漆金 檀香木底座
中文說明 據佛經記載,旃檀佛是(shì)佛在世時期制作的第一尊佛像。佛成道以後,思報母恩,應帝釋天之請,升上忉利天爲母說法,數月未還,人間的國王優填王思念佛陀。乃請目犍連主持,請工匠(jiàng)用牛頭旃檀木雕刻了佛陀像。後來,佛從忉利天複降人間,王率領臣民前往迎佛,旃檀佛像升到空中向佛行禮,佛給它摸頂授記說:我滅度千年後,汝往震旦(即中國),廣利人天。後來一切發展果然如佛陀所預言的那樣,它最終流傳到中國。3世紀這尊旃檀佛從天竺傳入龜茲,4世紀時鸠摩羅什又(yòu)将它運到涼州(武威)。在此後漫長的歲月裏,它不斷輾轉流傳,先後在長安、建康龍興寺、江都開元寺、汴京滋福殿、啓聖禅院、燕京聖安寺、上京大儲慶寺、萬壽山仁智殿、元大都大聖壽萬安寺(白塔寺)等各處供奉。明初遷至北京大慶壽寺,康熙四年創建弘仁寺而安奉,直至清末。古代很多的文獻都提到這尊古佛的來龍去(qù)脈,所幸曆千餘年的遷徙流轉,一直保存完整。
清代康熙年間木雕旃檀佛移供于弘仁寺,康熙帝親自撰寫記述此佛的流傳源流和此次移供旃檀佛的盛舉,弘仁寺也因此而被稱爲“旃檀寺”,享譽天下,漢、藏、蒙、滿各族信徒,千裏迢迢來此朝拜。乾隆帝的國師三世章嘉呼圖克圖還專門将旃檀佛的源流以及功德譯成藏文,更擴大了它在佛教界的影響。令人遺憾的是(shì),它終于未能躲過清朝國運衰微的惡運。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八國聯軍攻陷北京,弘仁寺與旃檀佛一同毀于兵火(huǒ)。亦有傳說旃檀佛像爲俄國人劫去(qù),至今仍在。
由于旃檀佛是(shì)一尊千年古佛,從康熙時期開始,清宮一直在仿制,并将這類仿制作品統統稱爲旃檀佛。雖然古佛已經不存,但(dàn)是(shì)它的複制作品卻保存很多,除了像原作一樣用名貴木料雕刻之外,也有用金屬鑄造的,後者的保存數量尤多。這尊銅漆金旃檀佛立像便出自當時的北京宮廷。
佛陀肉髻高高隆起,有圓形珠寶爲飾,頭發絲縷分明,梳理有緻。佛陀國字臉,面相(xiàng)方正,額際寬廣,額間飾宛如豆粒大小的白毫。雙眉彎曲細長,鼻梁挺拔,雙目微睜,俯視前方,小嘴微抿,雙頰豐潤,大耳垂肩。形象莊嚴和煦。佛陀身體魁梧壯碩,左手掌心向下施與願印,右手當胸是(shì)無畏印。身着犍陀羅樣式的圓領通肩袈裟,衣紋細膩流暢、層層疊疊,宛如水波。據說,當時工匠(jiàng)在觀察佛陀的形象時,發現(xiàn)佛全身發出金色光芒,無法正視,隻好看着河裏倒影進行雕刻。水波粼粼,造成了工匠(jiàng)的錯覺,于是(shì)旃檀佛身上的袈裟滿布波浪紋衣褶。佛陀雙腿直立,雙足微微張開,站在單層覆式蓮花座。原配檀香木底座呈半月形。蓮台上方刻成蓮蓬形狀,蓮瓣修長。裝飾如意草頭紋。蓮座亦作漆金處理,觀其風格樣式、磨損狀況、以及老化程度皆與造像年代極爲一緻。
佛陀的雙手和雙腳刻畫極爲生動。雙手每一個指關節,都刻畫的靈動自如,手指之間有形似鴨掌一樣的指蹼,這是(shì)經典中所記述的佛陀異于常人的特征之一。佛腳背扁平,腳趾修長,指關節曆曆可見(jiàn),逼真自然。整個造像表面還保存有原始的漆金,其先漆紅再漆金,局部表面金色褪去(qù),露出下方的朱紅色,顯得絢麗多彩。其體量高大,打磨細膩,氣勢恢弘,極爲難得。
參閱 北京拍賣會,2014年6月5日,編号73892、承德避暑山莊藏故宮博物院藏
尺寸CM 42.5 cm Height(連座)
估價 850,000-1,200,000
成交價(¥) 977,500